宾鹤高速:全国首条“红军长征路”+“民族团结进步路”
时间:2024-06-30 10:26 浏览量:1847 次
字体

6月28日12时,全国首条“红军长征路”和“民族团结进步路”双文化主题高速公路——宾鹤高速通车运营。这一次关于公路施工设计的新尝试,由集团基投公司、市政路桥部和一勘司联合打造。

宾鹤高速主线与红军二、六军团1936年长征途经宾川、鹤庆的长征路线重合里程高达50多公里,占宾鹤高速全线里程66.51公里的75%以上。这条路线由南向北,即从宾川向鹤庆行驶,是宾鹤高速上行线,也正是红军长征路,而下行线是由北向南的民族团结进步路。

宾鹤高速地处云南内地联接边境地区、西藏、东南亚的枢纽地域,历史上曾是“南方丝绸之路”和“茶马古道”的重要路段,是古代氐羌民族迁徙流动、蒙古族南下入滇的重要线路,一直以来各民族在此友好往来、相互交流,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。

双文化示范设计充分考量高速公路行车安全、高速线性空间和颜色在环境中的运用、驾驶员的感官体验和视觉特性等因素,结合红军长征在宾川、鹤庆留下的丰富历史遗迹和民族融合文化历史资源,依托跨线桥、隧道洞门、挡土墙、长征之路主题服务区、长廊、长征精神主题广场、新时代长征主题展示厅、民族南迁路主题广场、鸡足旅游路主题广场、民族团结路主题广场和茶马贸易路主题广场等多元载体,灵活运用logo、雕塑、浮雕墙、图绘、装饰等多种展现方式,生动呈现了红二、六方面军经过宾川、鹤庆时展现出的伟大长征精神和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依存、相互融合、共同抒写中华民族辉煌篇章的幸福画面。

从宾川至鹤庆方向行驶,在隧道洞口可以看到主题元素,在服务区设置了长征路主题展厅、长征精神主题广场、长征主题长廊等,红二、六军团长长征途经宾川、鹤庆的伟大事迹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。

从鹤庆至宾川方向行驶,历史上氐羌民族从黄河上游地区向云南迁徙、蒙古族南下云南等民族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,体现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。沿途还有鹤庆银器文化、鸡足名山等当地旅游及文化的展现,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宾川县和鹤庆县的人文历史生动呈现在眼前。

宾川端入口形象标识,设计以群众为基石,蕴含了红二、红六军团长征经过宾川鹤庆时,众人拾柴火焰高,红军如火焰一般点燃了前进的希望,群众永远与红军共进退的含义。

鹤庆端入口标识以汉字“中”为原型进行设计,字体笔画分别由4种颜色的线条组成。四色线条从下向上延伸,形成一个“中”字,最后在顶端交织,象征各民族在历史的交往交流中实现融合,最终汇聚成“多元一体”的中华民族共同体。

上行线“红军长征之路” 主题展示了红军长征经过宾川和鹤庆的光辉历程,以时间为轴线,叙述红军长征路上不畏艰难、英勇善战的历史。

鸡坪关隧道(宾川端)作为宾鹤高速的第一个隧道,也标志着红二六军团进入宾川的第一战。这条隧道开启了两地的交通,更开启了人们心中的红色记忆和精神传承。

黄坪3号隧道(宾川端)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力量。巨大的红旗如烈火般燃烧,前进的号角仿佛正在吹响,召唤人们前行。一位手持旗帜的红军战士,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不朽与传承。

西邑隧道(宾川端)标志着红二六军团进军鹤庆,鲜艳的红二六军团旗帜飘扬,金色的五角星与镰刀锤子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标语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,激励着后人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。

下行线 “民族团结进步路”通过艺术化的设计,提取重要元素,展示着民族广泛交往、交流、交融的生动画面。

黄坪3号隧道(鹤庆端)设计融合了银器文化,用新华村的银铸牌坊和银壶传达着在长达千年的岁月中,鹤庆银匠用一把小锤敲出了璀璨的银器文化,敲出了声名远播的新华村,在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下敲出银器工艺的新进程。

黄坪1号隧道(鹤庆端)墙面上绘有传统的中国结图案,象征着团结和美满。云鹤楼的彩绘,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。

财丰隧道(鹤庆端)两侧的墙面设计以蓝色为主调,蓝色线条代表着茶马古道的道路曲折艰辛,挑夫和马匹的图案追溯着历史上茶马古道的繁荣景象。

挡墙上展现红军精神的巨幅画卷,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”的标语表达了对革命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,也激励着当代人奋发图强,勇敢迎接新时代的挑战。

宾鹤高速上的每一座天桥也都通过艺术化的设计,将长征精神和民族团结的标语展现其中。

在宾鹤高速项目建设中,集团积极探索公路建设与文化融合的新思路,用实际行动在最美山水间打造了自然、生态、文化、旅游深度融合的绿色高速公路,生动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。通车后的宾鹤高速,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、文化走廊、旅游走廊。


【记者:钏媛媛 周轶峰 杨体梦    责任编辑:苏粲 张燕】


记者:
摄影:
责任编辑:
微信扫一扫看文章